正式退出!36年国乒生涯结束,刘国梁如今的级别年薪啥待遇?
说到刘国梁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国乒传奇”,但要说他这一路走下来有多不容易,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。
曾经在电视上看他挥拍拼杀,后来又成了中国乒坛最年轻的主教练,如今又在国际体育圈子里搅动风云,这人身上的戏,真是一茬接一茬。
其实不少人还停留在他当乒协主席的印象,以为他卸任之后就能轻松点,带娃、钓鱼、享清福。偏偏刘国梁的人生,从没按剧本来。
刚辞了主席没俩月,人家就又多了个新身份——成了驻联合国运动会的首位大使。听着是个头衔,实际上活儿可不少。推广体育公益、联络国际事务、到处飞,忙得比以前还要拼。
只不过,不管头衔怎么变,刘国梁的灵魂里,那个对乒乓球的热爱,始终没变过。别看他不再亲自带队,但在国际乒联、世界乒联里,他依旧是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新加坡、欧洲、美国,哪儿有大赛、哪儿有合作,都得看他协调,俨然成了中国乒乓球在全球的“移动名片”。
有意思的是,他在国内也没闲着。去年,山东威海建了个体育小镇,刘国梁开口就提:必须给青少年搞配套基地。说干就干,他自己还拿钱买器材,捐给偏远学校。
很多人以为他赚那么多,都是自己享受。其实他常说:“乒乓球给了我一切,我得还点回去。”
要说刘国梁为什么对乒乓球这么痴迷,还得追溯到小时候。1976年出生,6岁开始练球,10岁跟着父亲和哥哥闯北京,很快就被八一队看中。
13岁进国青,15岁直接进国家队,这种速度,当时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。打球风格更别提,直板快攻、横打技术,打法灵巧又狠辣,让世界名将都吃过他的亏。
16岁就在中国公开赛大显身手,击败一众世界冠军。
到了1996年奥运会,他差点因为配双打的事被刷掉,结果临门一脚上了,直接包揽了男单和男双金牌,成了中国男乒历史上首位奥运单打冠军。
那场决赛至今都是球迷津津乐道的经典,真到关键分,他比谁都冷静。
后来1999年世乒赛,他又在落后的情况下逆转马琳,完成大满贯。
当运动员的那些年,总共拿了11个世界冠军、9个亚洲冠军、19个公开赛冠军,这些数字对普通人来说,就是神话。
但运动员的巅峰总有终点。2001年世乒赛输球,2002年打了最后一场表演赛,26岁退役。普通人也许就此淡出江湖,刘国梁却直接转身当教练。
球员时期就有主心骨的他,退役没多久就被提拔当助理教练,第二年破格升为男队主教练。有人担心他太年轻,镇不住大场面,结果他用成绩说话。
2004年雅典奥运会,男队拿金牌、银牌,超额完成任务,2008年北京奥运更是包揽金银铜。
2013年他成了总教练,直接把中国乒乓球队变成了梦之队。2016年里约奥运,男队女队全包金牌。很多人佩服他临场指挥,不光如此,他对队员心理也特别有一套。
王皓压力大,他带着去看心理医生;马龙状态差,他直接让马龙放假回家调整。说白了,他懂得“赢球靠技术,育人靠心气”。
外界其实对他卸任有很多猜测,有人说是因为球迷舆论,有人说是因为丢冠压力。其实早就有了说法:为了让接班人的备战周期更充足,他提前交棒给王励勤。
原本任期到2027年,晚交班只剩一年磨合,干脆提前三年,给新团队留足空间。这种布局,外行人可能看不懂,圈里人都说他是“有大局观”。
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级别和收入,说实话,乒协本身不是行政单位,刘国梁也早脱了编制。
当年八一队给过正师级,后来搞体育商业,和乒协主席、国际乒联副主席这些职务加一起,年薪也就五十万上下。可他真正的财富,是商业价值。
广告代言、合作项目,加起来每年百来万不是问题。但他可没光想着自己,汶川地震的时候捐了一半收入,如今每年七成代言费都在捐给基层学校。
有人说他命好,其实他这辈子,都是靠拼出来的。如今从运动员、教练再到国际体育大使,刘国梁换了身份没换心思。一边推广乒乓球走向世界,一边还惦记着中国的下一代。
对他来说,乒乓球不是事业,而是生命的一部分。换句话说,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,继续着和乒乓球的故事。
发表评论